安庆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高三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不给分)
1.A【解析】蓝藻是原核细胞,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而没有叶绿体,色素分布在细胞质中,而不是细胞膜,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蓝藻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方式之一,D错误。
2.C【解析】由图可知,5—10天时,淀粉下降,但葡萄糖没有上升,说明淀粉的水解产物几乎都被代谢消耗掉,A正确;10—15天,葡萄糖含量上升,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多于葡萄糖消耗,B正确;20—25天,图形中反映葡萄糖含量,但不能说明只有葡萄糖存在,C错误;乙烯与果实成熟有关,D正确。
3.A【解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A正确;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B错误;胆固醇主要存在动物细胞膜,C错误;维生素D是脂质,属于脂溶性维生素,D错误。
4.D【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A错误;溶酶体内H+多,呈酸性,B错误;溶酶体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错误;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分解,D正确。
5.C【解析】a侧糖蛋白,b侧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从图中可以得出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端断裂,B正确;图中看不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膜蛋白的分布存在不对称,D正确。
6.B【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增殖,A错误;据图分 析,H+运出细胞和运入液泡方式都为主动运输,B正确;溶质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H+进入细胞为被动运输,C错误;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D错误。
7.C【解析】消化酶作用于细胞外,而产生于细胞内,A错误;低温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过酸、过碱酶的空间结构都发生改变,C正确;底物浓度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酶活性,D错误。
8.D【解析】ATP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不是吸能反应,选择D。
9.A【解析】无氧呼吸一般发生在无氧或缺氧的环境,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但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产生乳酸,所以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B错误;植物根部水淹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蛔虫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10.D【解析】图中的光合速率为实际光合,因为温度在50℃为0。从图中看出,温度高于40℃时,呼吸大于光合,净光合小于0,植物不能生长。
11.C【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
12.C【解析】月季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细胞的DNA是原二倍体植株细胞的一半为1,单倍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含量变为2,通过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细胞不能完成分裂,更多的细胞DNA为2 。
13.C 【解析】由于A、a和B基因分别被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只有2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若出现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因为减Ⅰ前期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该次级精母细胞可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该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的2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子,D正确。
14.D 【解析】根据红色花的植株自由交配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48:1,可知白色(aa)=1/49,a=1/7、A=6/7。所以亲代红色A=6/7,亲代红色的基因型为AA、Aa,设AA=X,则Aa=1-X,A=X+(1-X)/2=6/7,求得X=5/7,D正确。
15.A【解析】♂全翅(BB)×♀残翅(bb)组合中,通过X射线处理雄性果蝇,只要有少数的B突变为基因b,后代就会出现残翅;若没有发生该突变,则后代都为全翅。
16.B【解析】F2中抗病无芒为A_B_,1/9AABB产生1/9AB的雌配子,2/9的AABb产生2/9×1/2AB和2/9×1/2Ab,2/9的AaBB产生2/9×1/2AB和2/9×1/2aB,4/9的AaBb产生4/9×1/4AB 、4/9×1/4Ab、4/9×1/4aB、4/9×1/4ab。A_B_产生配子AB:Ab:aB:ab=4:2:2:1,感病有芒aabb产生ab的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性状分离比为4:2:2:1
17.C【解析】NCAM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因此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A正确;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剪切掉转录来自基因的内含子部分,形成成熟的mRNA才能翻译,B正确;根据题意,NCAM基因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不表达,乳腺肿瘤细胞中表达比较高,因此含量高,C错误;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D正确。
18.A【解析】根据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可知妻子Bb,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可知丈夫也是Bb,所生女孩BB1/4、Bb1/2、bb1/4,秃顶的概率1/4;男孩BB1/4、Bb1/2、bb1/4,但是Bb1/2、bb1/4都会秃顶,概率3/4,秃顶男孩为3/4×1/2=3/8。
19.D 【解析】突变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A正确;由于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突变果蝇必须为杂合子,而杂合子为突变型,说明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B正确;如果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有可能母本发生基因突变,而突变基因不管为显性或隐性,后代雄果蝇都有可能获得该突变基因而表现出突变性状,C正确;如果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突变基因有可能来自于父本或母本,D错误。
20.D【解析】二倍体葡萄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D错误。
21.B【解析】男性色盲的频率为7%,则Xb的频率为7%,XB的频率为93%,女性为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2×93%×7%=13%,该女性在人群中为6.5%
22.D 【解析】抗体一般存在于血清或组织液中,所以与病原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乳酸与酸碱缓冲对中和反应发生在细胞外液;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的场所是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23.C【解析】图中含有a、b、c3个神经元,a和b之间存在一个突触,c和a之间也存在一个突触,A正确;当神经元a兴奋时可使神经元b产生兴奋,可知a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b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但在神经元a兴奋之前,先使神经元c兴奋,神经元b不易产生兴奋。原因是c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抑制了a的神经递质释放。所以C错误,D正确。
24.C【解析】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因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A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患者的代谢加快,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25.B【解析】10℃散热量大于25℃,人刚到25℃的环境中散热量小,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细胞间信息交流 靶细胞 内质网 高尔基体
(2)鸟苷(2分) 2 (2分) 细胞内更多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提供能量(2分)
【解析】(1)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细胞外的信息分子,体现了细胞膜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信号分子作用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Ras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合成的多肽链还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2)GTP与ATP结构相似,ATP的A为腺苷,因而G为鸟苷;GTP参与RNA的形成,而RNA的基本单位只含一个Pi,因此要脱落2个Pi;ATP被称为“能量通货”的原因是细胞内更多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提供能量,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27.【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线粒体和叶绿体 低于(2分)
(2)不能 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2分)
(3)底物浓度 小麦暗反应相关的酶活性比甘蔗的高(小麦暗反应相关的酶数量比甘蔗的多)(2分)
(4)自然选择
【解析】(1)胞间CO2浓度为200时,小麦的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都在进行,产生[H]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此时叶肉细胞实际光合速率为10m2s-1,呼吸提供一部分CO2,因而从胞间吸收的CO2量低于10m2s-1。(2)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实际光合速率相等,释放到外界的O2量为净光合,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未知。(3)在胞间CO2浓度低于400时,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4)略
28.【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一 Eeff
(2)乙 非姐妹染色单体
(3)野生型(雌)×突变型(雄)(1分) 野生型(雄)×突变型(雌)(1分)
【解析】(1)根据F1中黄黑相间:黄色:白色=2:1:1,推导出两对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上,且乙(EeFf)的E和F在一条染色体上,通过表格法,甲产生的配子有Ef和ef,乙产生的配子有EF和ef,配子结合,满足题意。(2)F1中偶尔出现黑色个体,只能是个体乙通过交叉互换产生了eF的配子与甲产生的ef结合,后代才会出现黑色个体eeFf。(3)通过正反交实验可以证明,如果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都是同一性状,不能表现性别的差异。
29.【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逆(反)转录(2分) A-T U-A C-G (G-C) (2分) 4种脱氧核苷酸
(2)基因突变 物理和化学
(3)不完全相同(2分) 选择性
【解析】略
30.【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Na+和Cl- 血浆蛋白(或蛋白质)
(2)胰岛素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2分) 重吸收(2分)
(3)葡萄糖不能够充分利用,脂肪被大量氧化分解生成酮体(2分)
【解析】略
命题人:安徽省怀宁中学曹红